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宫相当帝王
6世纪,法国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开始衰落。到7世纪国王已是傀儡。国家大权掌握在宫相加洛林贵族的手中。
宫相即宫廷总管,负责管理皇室的财政和地产。但此时,宮相权利膨胀,税收与统帅士兵之权被其收入囊中,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态。
加洛林贵族中最有成就的莫过于被人称作“矮子”的丕平,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极有雄心与智慧的政治家。
他们不但在法国宫廷中排除异己,使加洛林家族成为唯一的宫相之职位的世袭者;亦将皇室的王子皇孙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为法国最高的统治者。
丕平身高只有1.57米,但他的政治才能一点也不逊色。
741年,丕平成为法国宫相后,便开始实施他的篡权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宫相出身的他,如何能“名正言顺”地称王。
751年,丕平派特使去见罗马教皇匝加利亚,并向他询问“什么人应该称王?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有实权的人做国王好?”
教皇听闻,心领神会地回答:“由掌握实权的人当国王,当然要好过有名无实的人。”
随后,法国的贵族、僧侣纷纷表示服从教皇的意见,支持丕平做王。
于是,丕平在众人“万岁”的呼喊声中,被拥戴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开启加洛林王朝(751—899年)。
匝加利亚教皇听闻丕平登上王位后,专程到巴黎为其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并授予丕平“法兰克国王”的称号。
虽然只是一个仪式,但教皇给予丕平篡权的“神圣合法性”,表明他的称王是上帝的旨意。任何人反对他,便是反对上帝。
加洛林王朝亦在教皇的帮助下,蒙上神圣的光环。
展开全文
丕平又名“丕平三世”,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赫赫有名的查理大帝是他的儿子。
751年,在法国巴黎的一所大教堂内,罗马大主教为丕平举行了加冕仪式,并宣布授予丕平“法兰克国王”的称号。
教皇获国土
754年,是罗马教皇协助丕平称王后的第三年。这一年,罗马城被伦巴德人攻陷。那时,匝加利亚已经故去,罗马的教皇是斯德望二世。
为了解救罗马城,斯德望不畏艰险,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丕平的皇宫求助。
斯德望面见丕平的场面极具戏剧性。他仿照古犹太人的习俗,全身披麻蒙灰,匍匐在丕平的脚前,恳求他出兵解救罗马,直至丕平应允方才起身。
为了报答丕平的承诺,斯德望在巴黎附近的圣狄尼教堂为丕平及其长子查理、次子卡洛曼举行加冕祝圣礼。
一方面,教皇再次确认丕平是“君权神授的君主”,并赐给他“罗马贵族”和“教会保护人”的称号;另一方面,教皇宣称,丕平的家族世世代代为“罗马人之王”是天主的旨意。
754年底,丕平兑现对教皇的承诺,出兵意大利围困伦巴德人。
756年,经过两年的激战,伦巴第国王战败。他被迫签订条约,交出拉文那辖区以及意大利中部的五个城区。
丕平投桃报李,直接把这些地区“献给”斯德望二世。罗马教皇自此开始拥有领地,享有世俗君主权利。教皇国正式成立。
教会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丕平献礼”。
丕平与罗马教皇礼尚往来,互利互惠。然而,此事引起东罗马帝国的反对。
因为在名义上,罗马城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丕平没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罗马教皇随即拿出一份名为《君士坦丁的赠礼》的文件,声称君士坦丁曾受惠于他同时代的罗马主教,他希望把罗马城和意大利地区交给罗马主教及其继承人。
因此,丕平的献礼,只不过是实现君士坦丁的遗愿罢了。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是罗马教廷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地方。广场长340米,宽240米,两侧由双重的巴洛克式柱廊围绕。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