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老盐蛋炒饭,(https://xueqiu.com/7067822713/297846033)
上一篇《债券交易中四种主要交易类型》,我们介绍了银行间市场的四种主要交易类型,分别为现券买卖、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和债券远期。这一篇我们就来讲讲交易员是如何进行一笔现券买卖的。
在银行机构,涉及到现券交易的部门主要是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部和投资银行部。
涉及金融市场部和资产管理部,大家好理解,主要是投资交易;而投资银行部是因为债券主承销业务产生债券包销而持有债券,需要按照监管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现券卖出(单方向)。
不管是哪一个部门、因为什么原因去进行现券买卖,基本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或者说三个环节:
第一,确定交易价格,要以什么价格卖出去;
第二,寻找交易对手,确定债券的交易要素;
第三,操作交易订单,完成债券与资金交割。
下面,我们细细展开。
第一,确定交易价格,要以什么价格卖出去。
交易员在决定将债券进行买入卖出时,首先会有一个心里的预期价格。这个预期价格也可以理解是债券的公允价值、内在价值。
只有知道了债券的内在价值,才能有一个基准价格做参考,再到市场上找交易对手去“讨价还价”。
如果学过财务管理,大家知道债券的内在价值可以计算出来,即债券未来持有期间的现金流的现值,就是此刻的内在价值。
但实务中,交易员不能每天或每做一笔业务,就要去计算一支债券的内在价值。所以大家更多地使用现成的债券估值,即市场估值机构提供的债券内在价值数据。
当前,市场上主要有5家提供债券估值的市场机构,分别为中债估值、中证估值、上清所估值、CFETS估值、瑞霆狗(YY估值)。
前3家分别是中债登、中证登、上清所三家债券登记托管机构旗下的估值机构,CFETS估值为交易中心旗下的估值机构,可以说都是官方机构的估值;而YY估值是深圳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估值服务,近几年比较受市场关注。
因为各家机构的债券估值模型不同,所以同一支债券在同一天会呈现出不同的估值结果。
大家最常用的还是中债估值和中证估值两种。银行间市场主要采用中债估值,交易所市场采用中证估值,而像地方政府债券这类既在银行间市场又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债券,主要采用中债估值。
看下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近期发行的一支中期票据。
7月17日,我们可以查到“24南昌建投MTN005”前一交易日的债券估值。中债估值为2.5957%,中证估值为2.5956%。这支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所以主要参考中债估值2.5957%。
当天,交易双方就会在2.5957%左右附近去谈判交易价格。比如,买方希望以2.6%的价格买入;而卖方希望以2.5%的价格卖出。
这个逻辑大家明白吧?
债券估值2.5957%,指的是债券到期收益率,债券到期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成反向关系。到期收益率越高,债券价格相对越低;到期收益率越低,债券价格相对越高。
买方希望买入的债券价格低,谈判时,报价(到期收益率)会高于债券估值;
卖方都希望卖出的债券价格高,谈判时,报价(到期收益率)会低于债券估值。
最后,买卖双方谈到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去成交,就是双方博弈的过程了。
第二,寻找交易对手,确定债券的交易要素。
交易员根据债券估值确定了预期价格后,就要去市场上寻找交易对手。
银行间市场是场外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确定交易对手。
第一种,利用自己的同业朋友圈,和熟悉的机构私下询价。实际上,如果是多年的交易员,大致都清楚对手的投资风格和偏好,手里的这些债券,你会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也就大概了解该找哪些机构去问问交易意向了。
第二种,通过专门货币经纪商来寻找交易对手。货币经纪商承担中介机构的角色,聚集了市场上大部分的投资者买卖债券的信息,从而快速地找到交易双方进行匹配。
目前,市场上有6家货币经纪商,分别为平安利顺、上海国际、上海国利、中诚宝捷思、天津信唐、上田八木。
交易员可以把意向交易的债券信息同时报给几家货币经纪商,最后通过某一家货币经纪商谈妥交易后,货币经纪商会根据之前签订的服务协议收取一定比例的经纪费。
实务中,为了快速地传达交易信息,银行间市场形成了简便的交易术语。
比如Ofr 102483026.IB 2.5% 1000万;Bid 102483026.IB 2.6% 2000万;
这里主要区别的符号就是“Ofr”和“Bid”,对应“卖出”和“买入”。
“Ofr 102483026.IB 2.5% 1000万”的含义是,我想卖出债券代码为“102483026.IB”的债券,卖出报价为2.5%,卖出数量为1000万;
“Bid 102483026.IB 2.6% 1000万”的含义是,我想买入债券代码为“102483026.IB”的债券,买入报价为2.6%,买入数量为2000万;
但这不是一个固定的术语,也可以变换成“102483026.IB 2.25% Ofr 1000万”;或者”24南昌建投MTN005 2.25% Ofr 1000万”等等。货币经纪商的老师们都能看懂。
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情境,模拟一下询价的过程:
A银行A交易员,向上海国利的老师发送交易信息:Ofr 102483026.IB 2.5% 1000万;
上海国利就会从众多的交易信息中匹配“102483026.IB”这支债券,且为“BId”的信息,假设匹配到了B银行的报价信息,然后反馈给A交易员:“Bid 102483026.IB 2.6% 1000万”。
A交易员觉得对方报价有点高,但愿意让步一点,以2.55%的价格卖出。于是,再给经纪商老师发送一条信息:“Ofr 102483026.IB 2.55% 1000万”,
上海国利会把A银行的意愿再次反馈给B银行,如果B银行的交易员觉得价格合适,便同意以2.55%价格买入。
此时,A银行做最后确认,如果没问题,就发送“Done”,意味着这笔交易谈妥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谈妥”并没有真实的成交,只是双方基于询价谈妥了计划交易的债券、价格和数量等要素。
下一步,双方就要确定具体的交割时间,T+0或T+1。“T+0”表示今天就要在交易中心的系统进行操作成交,“T+1”表示今天操作,下一个交易日进行交割。
这过程,都通过货币经纪商进行沟通。最后,货币经纪商会给其中一方发送:56D 102483026.IB 24南昌建投MTN005 2.55% 1000 明天+0 A银行出给B银行 发B银行B交易员
因为是明天+0,到了下一个交易日,A银行的交易员就可以在交易中心平台系统里发起操作了。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情景,实际上交易员和货币经纪商之间的交流,有各自的交流习惯,也会更多样。比如,有些交易员喜欢暗盘报价,即不公开报价利率,就要在与货币经纪商的交流过程中表达“暗盘”需求。
这都不是大问题,只要把债券要素表达清晰、最后谈妥交易即可。
针对询价的过程,我们补充2个点。
第一点,交易员以什么方式或者软件和货币经纪商沟通。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过一个文《关于规范银行间市场交易即时通讯工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业人员开展交易相关业务,应使用交易即时通讯工具,落实交易业务全程留痕要求。
而且还公布了交易即时通讯工具及运营商信息登记名单 ,包括:
iDeal(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北金所IM(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
qmessages(宁波森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QTrade( 北京快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Wind Messenger(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微信(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大家的询价过程不能通过发微信、打电话这种私人的方式,而是要在这些规定的交易即时通讯工具里进行询价。
这些交易即时通讯工具,都与企业相挂钩,代表的是企业。现在大家用QTrade用得多一些。QTrade叫腾讯企点,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版的微信。
采用交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确保整个交易过程留痕,也保证交易双方各自的利益。比如说A银行和B银行谈好了以2.55%的价格在明天+0日进行交易,即使明天估值跌到了2.5%,双方还是要以2.55%的价格成交。
在系统操作前,A银行和B银行其实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只是双方谈妥了交易要素。那么,在QTrade上询价,至少能保证双方是基于企业的信用去谈判,避免随意毁约。
第二点,A交易员是通过什么信息判断我可以从2.5%让步到2.55%。
货币经纪商收到A银行的意向信息后,会把信息马上同步显示到报价平台上。
这里的报价平台不是一个专门的报价平台系统,而是一个供市场上大家能共享的信息模块。目前,市场上提供报价信息模块的软件主要有Wind、DM、QB、IDeal。
Wind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的主要服务商;IDEAL是本币交易中心推出的工作台;DM和QB,界面友好,近几年比较受市场的交易员欢迎。
这是Wind的报价行情界面,
这是DM的报价行情界面。
交易员从这些报价界面,可以看到当前这支债债券,在今日市场上各家机构的买入意向和卖出意向。
比如这支“24新投SCP002”,卖方的报价为2.06%;而买方的报价为2.12%。双方的报价差距有点大,如果任何一方都不退让,那今天这支债券大概率不会成交。
假设A银行计划报价2.06%卖出,但通过报价界面看到目前市场上的买方报价最优是2.12%,而且也没有其他家报价,意味着买家也很少。
如果A银行因行里需要,在今天内卖出的意愿较大,那可能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报价,比如从2.06%提高至2.10%。此时,买方再退让一点,这笔交易可能就达成了。
如果买方报价从2.12%下降到2.08%,那么A银行就可以判断买方的意愿比较强烈,那么我可以等一等,坚持2.06%的报价,看看能不能以2.06%成交。
通过报价界面,可以大致了解市场上对这支债券的交易需求,这样可以为自己的询价策略提供一点方向性的指导。
第三,操作交易订单,完成债券与资金交割。
A银行与B银行约定明天+0交易一笔现券交易后,下一个交易日,A银行交易员就登录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发起一笔现券交易。这里我就不截图给大家展示了。
现在,交易中心的操作界面非常的简单明了,需要输入的要素也很少。
选择“我要报价”,选择“对话或请求”,然后输入债券代码、清算速度(T+0/T+1)、到期收益率、券面总额、交易对手等,就可以提交了。
等B银行在平台点击确认,双方这笔业务在交易平台就算交割了。这只是业务层面的成交。
业务部门的交易员在系统里打印出《现券买卖成交单》作为内部成交依据,交给计财部或财务部走后台清算流程,后台点击完操作,才会实现资金和券款的交割。到此,这笔现券交易才算真正的完成。
虽然交易完成了,其中有一些细节需要和大家说说。
对于一支债券当前的内在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到期收益率(%),一种是债券价格(元)。到期收益率与债券价格一一对应。
我们以“24粤珠江SCP001”债券为例。7月17日,若利率报价2.2%,债券价格为100.1738元;报价为2.1%,债券价格100.2257元;报价2.05%,债券价格100.2516元。
银行间市场大家习惯用利率报价,而不使用价格报价,主要是因为使用利率报价,可以让买方能直接清楚地知道未来持有该债券的一个收益率水平。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债券价格指的是债券净价,即到期收益率与债券净价成对应关系。
假设A银行今日以2.1%的利率成交了券面总额为1000万元的“24粤珠江SCP001”,则成交净价为100.2257元,A银行卖出债券的净价总额为10,022,570元。
但A银行最终从B银行得到的资金款项(实际结算金额)不是10,022,570元,而是会比10,022,570元大的金额。因为实际结算金额,是用债券全价算出来的一个数。
这里讲讲债券全价和净价的关系:债券全价=债券净价+应付利息。
假设A银行在2024年4月28日就持有了“24粤珠江SCP001”,在2024年7月17日选择交易卖出,那么它持有债券80天。按理说,A银行应享有这80天的利息。
但因为“24粤珠江SCP001”在到期时才支付利息,而且支付的对象是到期时持有的投资人B银行。所以,B银行在债券买入时会将80天的利息提前支付给A银行。
因此,在进行现券卖出时,卖出方(A银行)得到的结算款项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通过利率报价(债券净价)为基础计算的卖出债券价格。这部分是可以通过询价争取的资金,大家会在债券估值的基础上尽可能谈到低的利率报价,利率报价越低,债券净价越高,得到的资金会越多;但呈现的交易结果会有盈有亏。
另一部分是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随着持有债券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应计利息收入越多;这部分始终呈线性增长的关系。
所以,在一笔现券交易中,真正体现交易盈亏的是第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利得指的也是这一部分,即(债券卖出净价-债券买入净价)*券面总额。
像《现券买卖成交单》里,除了显示到期收益率,也会显示债券净价、债券全价,以及它们对应的交易金额和结算金额。
债券净价+应计利息=债券全价
交易金额+应计利息总额=结算金额
这些数据分开显示都是为了让交易双方清晰地看到这笔交易实现了资本利得多少,拿到了多少利息收入。
好,银行间市场的一笔现券买卖交易我们就介绍完了。
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