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是在老太太的葬礼上。那时闰土十五岁,鲁迅十三岁,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个农民,一个地主,两人抛开了阶级的沉重枷锁,成为了童年时最要好的玩伴。
闰土给鲁迅讲田野间的所见所闻,讲月夜下与猹的故事,又带着他一起捉鸟捕鱼,游山玩水,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鲁迅被闰土的阅历折服了,对闰土的感情又更深了一个层次,在心底认了闰土这位大哥,这样两人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直到后来周家搬家,鲁迅留学,便让两家断了联系。等到鲁迅学成回国时,早已是物是人非,发生了天大的变化,他再次见到闰土时,那个淳朴活泼的闰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佝偻沧桑的章运水,再也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闰土的影子。
闰土成了家,他被生活压弯了脊梁。他和她的妻子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去做更加繁重的体力活,种地、搬运、撑船,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生活过得暗无天日,看不到希望,前途一片黑暗。
日夜的劳作,精神和身体上的摧残,虽然那时闰土只有四十多岁,但是看上去已是暮霭之年。天灾人祸的摧残,虽然闰土很勤劳,但是他并没有获得回报,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差,直到1934年的一场大旱,彻底摧毁了他,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闰土生病了,病得很严重,由于没有钱医治,终于在1936年病逝了。同年,鲁迅也因病去世。闰土死了,但是章家的灾难并没有结束,因为旱灾的频繁发生,难以维持生计,没过多久,他的儿子也病逝了。灾难接踵而至,闰土的孩子相继死去,家破人亡,妇孺离散,境况令人唏嘘。
终于,否极泰来,在新中国成立后,闰土的孙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他继承了闰土坚韧不屈,勤劳质朴的精神,他就是章贵。在扫盲时,他拼命学习,认真劳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顺利进入鲁迅纪念馆工作,实现了华丽的变身,结束了悲惨的命运。后来,他的子女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结语:回顾闰土的一生,童年的幸福生活与中年悲惨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他死了,他的孩子也死了,但是他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直在后代中传承着,他们用质朴和勤劳谱写了生命的篇章,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与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